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> 員林第一分會專題講座 發心與發願

心靈補給

字級

員林第一分會專題講座 發心與發願

【人間社 真戒 彰化報導】 2023-10-30
佛教百千法門中,以「發心」最為重要;佛教將「心」比喻「田」、「地」,發心就是開發心地,讓內心寶藏能夠出土。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員林第一分會10月29日於員林講堂舉辦「《星雲大師全集·佛法真義》專題講座-發心與發願」。闡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願心「弘法利生、興隆佛教、心繫眾生的安樂」,員林講堂監寺妙玄法師、分會輔導妙周法師、員林區委林麗娟及分會幹部110人與會。

「一念誠心破千災,心念可以決定命運。」陳璿宇表示,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,但有了佛法慈悲喜捨,就能轉念。正所謂,「一念心轉,心開意解福就來;一念清淨,心誠意正運就通。」並舉收容人因犯錯被判無期徒刑,入監服刑不到半年,妻子向法院提出離婚,造成內心憂悲苦惱,日日意志消沉。收容人經過佛光佈教師的佛法開導,開始思維人生的意義,想通、想明白「看破、放下」,重拾往日歡笑,繼續向前有路。

一般人,只懂得把荒地、山坡地,開發成為農地、建地,只心外求法,不知人心有無限寶藏與能源。因此,聰明的人,反求諸己,應由外向內開發心裡的能源和寶藏;心的田地開發,才能播種、生長與收成。經中譬喻人心,如田如地,開發心田,就能播種開發心地,才能成長萬物。心像田地、沙灘、海埔新生地,開發後,就能發揮它的作用。心一發,所做的事與生活的品質就會不一樣。因為,一切都是「心甘情願」,不怨天、不尤人,了解「自作自受」的道理。

陳璿宇認為,修行者要成就菩薩道必須發願,以淨土宗而言,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需要具備「信、願、行」三資糧。佛光人發願為眾生服務,傳播佛法廣度眾生;發願做眾生馬牛,做社會明燈。佛光人發心「行佛」,發願「行佛所行」;發心護持人間佛教,護持常住,廣行菩薩道,累積福德資糧。

「露水心易發,恆持心難持。」妙玄法師勸勉大眾,學習大師「人生三百歲」的精神,善用零碎的時間,發自內心當一個「不請之友」。無論在佛光會、佛光山的道場發心服務,承擔各種活動的工作,延長人生壽命30倍,甚至創造3百倍的人生。
12345678910第1 / 52頁
追蹤我們